香港全球创新排名遭遇滑铁卢——从2020年的全球第11位跌至2024年的第18位,这一数据在立法会最新报告中显得尤为刺眼。 核心症结直指研究人才严重短缺,每百万人口中仅4809名研究人员,数量远逊于新加坡和韩国同行,创新引擎的燃料告急。
这与港服之前侧重赛道有关,素来以服务业见长的香港,此前人才主要流向金融、法律等行业。
近年来,港府多次投入重金支持人工智能产业,希望在AI浪潮中不缺席,因此对专业创科人才的需求亦日益殷切,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等方向尤为紧缺。
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于去年11月发布的最新一轮人力推算报告,香港劳动人口在2019年至2022年间连续四年下跌,预计到2028年,香港整体人力短缺达18万人。
其中,政府大力发展的创新及科技产业的短缺较明显,人力需求预计将由2023年的6.02万人增至2028年的9.64万人,并于2030年超过10万人。
高需求职业包括项目经理、数据分析师,以及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科技、微电子及制药等领域的创科专才。
为加速“抢人才”,由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、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提供指导和支持的“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”第二季在港举办。
其中,第二季聚焦“创新科技、工业制造与智慧城市”,涵盖人工智能、金融经济与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,共吸引超过50家企业参展。
现场有企业负责人表示,“从去年10月落户到现在,工资开到4万多了都没招到合适人选”。
此外,为了“抢人才”,港府将于2025/26年度启动总值30亿港元的“前沿科技研究支持计划”,重点招揽研究人才。
与此同时,当局亦于2022年12月优化“非本地毕业生留港/回港就业安排”,特别将香港高校在大湾区分校的毕业生纳入适用范围。
以及从2022年底推出的“高才通”,在2024年10月将内地高校名单从13所扩容至22所。
同时,2025年3月1日起,香港人才清单再次扩容,新增9项紧缺行业,涵盖金融服务、创新科技、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、航空及航运等多个领域。此次更新后的清单共包括60项专业,为有意通过优才和专才计划来港定居的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。
据界面新闻,香港求职招聘平台CTgoodjobs表示,综合市场数据显示,创科行业是目前招聘及求职市场的焦点,信息科技、电子商务行业已经连续两年成为收入最高的行业,当中一般员工及管理层的月入中位数,分别达到3.1万及5.5万港元。这反映目前市场对创科人才的需求非常殷切,亦体现出越来越多企业愿意投放资源,提升创新科技的应用水平。 尽管政策频出,隐忧犹存。 财政紧缩下部分基金配套比例从1:1提至1:3,企业负担加重;初级学术岗位增长乏力,仍制约高端人才培育。
香港能否扭转创新排名跌势,取决于其能否将政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人才生态。这场人才争夺战,关乎香港国际科创中心地位的存续。#香港招聘##香港#